《理論導刊》2021年第3期刊發了我院黃長義教授、崔錦文博士生的學術論文《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建設的利益規定性及其時代呈現與實踐轉化》。文章以共同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為視角,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建設的理論支撐、現實境遇與實踐路徑,為新時代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提供了理論參考。
該文認為,利益問題是思想建設特别是意識形态建設的一個重要切入點,而共同利益和個人利益的互動是容易被忽視但卻具備較強解釋力的緯度。作為意識形态的具體展開形态,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同樣是在共同利益和個人利益的互動中生成的。這一互動首先表現為二者之間的對立,但這種對立具有非對抗性,正是這一非對抗性的存在突顯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二者之間又是統一的,這種統一是真實的而不是虛假的,是現實的而不是觀念的。如果說共同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對立是一切意識形态生成的必要條件,那麼共同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統一則闡明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态的階級性和科學性,從而使其與其他性質的意識形态劃清了界限。
該文指出,既對立又統一是共同利益和個人利益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典型互動模式,但是在不同的社會主義國家亦或是在同一社會主義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這種辯證統一又會呈現出不同的特征。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共同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日益呈現出對立形态多樣化、統一範圍擴大化和互動交往缺場化等特點。這些新變化既為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建設注入了新鮮活力,同時又帶來了諸多挑戰,構成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建設的現實境遇。
該文強調,以共同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為視阈,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建設是二者合力作用的結果。這種合力既有可能是共同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統一所産生的正向推動力,也有可能是二者之間的對立所産生的反向阻礙力。對此,應優化利益引導方式,将二者的對立轉化為意識形态建設的張力;應健全利益共享機制,将二者的統一轉化為意識形态建設的動能;應加強“在場治理”,将二者之間的缺場互動轉化為意識形态建設的契機。
(圖文:崔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