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2期刊發了我院黃嶺峻教授、徐以丹博士生的學術論文《現代性改造:中國共産黨嵌入農村工作的政治動員——基于20世紀40年代山西省襄垣縣史料的考察》。文章以20世紀40年代的山西省襄垣縣史料為研究對象,從中探讨20世紀40年代中國共産黨嵌入農村所經曆的政治動員過程,并認為這個過程也是中國共産黨将農村地區逐漸推向現代性的具體實踐。
該文指出,20世紀40年代山西省襄垣縣的史料表明,中國共産黨對農村的滲透體現了現代性和傳統社會之間的交融互動,彰顯了中國共産黨采取有效策略積極主動地包納及動員農村革命資源的過程。中國共産黨對農村的現代性改造肇始于社會調查,它直接影響到農村工作的嵌入程度和建設效果,具體體現在政權力量對基層政治組織和社會秩序的管理及整頓,新入黨的農民黨員之社會構成和農民的入黨動機及作風成為社會綜合治理與基層政治動員的決策依據。在中國共産黨嵌入農村進行現代性改造的過程中,新興的現代性觀念、規則和制度逐步激活了農村的革命資源。這一過程鑄就了新的政治秩序,體現了對黨員隊伍的整頓和新興制度的創生性轉化。
該文認為,在20世紀40年代的襄垣農村,中國共産黨進入農村的過程經曆了三個階段:一是嵌入前的調查,即作為黨進入農村提供社會綜合治理與基層政治動員的決策依據;二是嵌入中的改造,即黨在襄垣農村進行政治動員過程中所面臨的現實境況;三是從傳統到現代,即對中國共産黨農村工作改造過程的經驗反思。
該文強調,現代性視野下中國共産黨在襄垣農村進行政治動員的動态過程呈現出深度遞進的趨勢,從開展全面的社會調查工作到動員農村人力參與革命,再到通過嚴格的社會治理實現對于傳統的反思性運用,在此過程中逐漸構建起以中國共産黨為核心的政治權力秩序。以山西省襄垣縣地方史為依托所得出的研究結果雖可能無法涵蓋20世紀40年代中國共産黨在全國農村進行政治動員的一般過程,卻能夠提供一種基于真實材料闡發黨的建設曆史的可能性,亦能夠為20世紀40年代中國共産黨在農村進行政治動員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個地方性的參考文本。


(圖文:徐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