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動态
第116期喻園求真學術講座順利舉辦

來源: 時間:2023-11-07 點擊量:

(通訊員:崔飛燕11月4日上午,第116期喻園求真學術講座在東七樓203會議室舉辦。上海交通大學88858cc永利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杜玉華應邀作主題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礎、曆史進場及其轉向特征》的學術講座。我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所所長文紅玉以及部分碩博生參加講座,講座由我院院長嶽奎主持。




       講座伊始,杜玉華指出,當前中國式現代化已成為熱點話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個創造”重大論斷,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曆史性意義的新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态三者之間的内在聯系,黨的二十大報告初步構建起的相關理論體系也體現了對于中國式現代化認識的深化。她分析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和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并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兩次會議的重要主題,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意義。



       随後,杜玉華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曆史進程和實踐轉向三個部分對中國式現代化相關内容展開闡釋。她強調,雖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沒有“現代化”的文字表述,但是其中很多相關觀點和立場都能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并提醒大家要廣泛閱讀經典文本,從中尋求理論依據。在對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現代化的經典文本分析中,杜玉華指出現代化不等同于工業化,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革命,需要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探索。

       接着,杜玉華從曆史對比、現實案例、未來展望入手,總結了現代化的三大特征,即伴随着人類文明的更疊、實現道路具有多樣性、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她通過分享中國曆經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工業化”的現代化目标、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的“四個現代化”和改革開放時期的追求“小康”三大探索階段,最後在黨的十八大後正式形成“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曆史進程,詳細分析了中國共産黨革命、建設、改革的曆史,啟發大家要注重曆史形勢發展變化與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結合,挖掘提煉其中的邏輯理路。

最後,在交流讨論環節,我院博士生顧慧卿就如何快速有效地在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中尋找合适的理論與杜玉華教授展開交流。



       文紅玉教授高度贊揚了杜玉華教授的報告。她表示,杜玉華教授具有很強理論研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報告既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又深切聯系了現實的政策與案例,對于我院學子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這一熱點話題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此次講座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兼具學術性與實用性,拓展了我院師生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理論視野,為科研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版權所有:中国·88858cc永利(股份公司)官方网站-WeChat百科 

學院電話:027-87556742(院辦)       027-87544455(研究生教務)

                 027-87557893(人事)       027-87557739(本科生教務)

學院郵箱:mkszyxy@hust.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