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動态
我院教師赴意大利羅馬參加第25屆世界哲學大會

來源: 時間:2024-08-15 點擊量:

(通訊員:牟倩)2024年8月1日至8日,第二十五屆世界哲學大會在意大利羅馬大學舉辦,來自120多個國家的4500餘名哲學工作者應邀與會,其中,400餘名中國哲學工作者(含海外華裔學者)應邀參會。本次會議主題為“跨越國界的哲學”(Philosophy across Boundaries),現場共分為89個專題讨論組,會議通過彙集來自各大洲和地區的思想、傳統和人民,積極鼓勵和捍衛一切形式的多樣性,旨在促進學術界和公衆對人類社會未來的反思,并将理論反思嵌入時代現實之中。我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董慧教授、科學技術哲學教研室劉建江副教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孔婷博士應邀出席此次盛會。




       在大會主題發言環節,董慧教授以《全球治理的中國實踐及其哲學智慧——基于社會認識論的分析》為題,運用社會認識論這一分析框架,闡述了對全球治理的中國實踐及其哲學智慧的思考。她指出,全球治理的社會認識論分析,實際上是探究全球治理的社會實踐和社會認知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如何影響全球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從社會認識論上說,全球善治既是全球治理的目标,也是共同的社會認知目标和行動計劃。因此,她提出要深刻把握全球善治與社會認識之間的辯證關系,準确識别全球治理面臨的諸多挑戰及其發展的不平衡性,培育全球意識和全球責任感,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合作與共赢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馬克思哲學在21世紀”圓桌論壇上,劉建江副教授以《青年馬克思感性意識概念的批判向度》為題,指出青年馬克思所提出的“感性意識”概念既批判了理性形而上學傳統的“純粹意識”概念,又批判了費爾巴哈哲學的“類意識”概念。他結合《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這一經典文本,探讨青年馬克思所闡釋的立足于人的對象性活動的感性意識概念的雙重批判向度,強調青年馬克思通過對“純粹意識”虛妄性本質的披露,揭示了意識的本真存在方式,指明感性意識是一種(理性前的和範疇前的)直觀;通過對費爾巴哈哲學“類意識”的抽象性的揭露,青年馬克思揭示了“類意識”的感性社會性本質,指明感性意識是一種(感性的)“類意識”。



       在“馬克思哲學在21世紀”圓桌論壇上,孔婷博士以《從“物的批判”到“人的批判”: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論的雙重向度》為題,探讨了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論包含的對資本主義的“雙重批判”。她指出,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論的第一重批判是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物”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通過對資本“形式規定性”的考察,馬克思揭示了“資本的本質是一種社會關系”,打破了“普遍永恒資本”的幻想,破解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曆史之謎;第二重批判是對資本主義社會中“抽象統治人”的哲學批判,通過對資本邏輯的還原,馬克思揭示了“物的關系”對“人的關系”的遮蔽,指認了個體獨立性的喪失,破解了個人受抽象統治的拜物教之謎。她認為,從對“物的批判”到對“人的批判”,馬克思以明顯的形式将其政治經濟學批判上升為哲學批判,完成了對拜物教批判理論的邏輯構建。



       本次世界哲學大會為各國哲學家和全球哲學愛好者展開多元對話提供了國際性平台。我院教師積極參與本次大會,與世界各地的年輕學者進行了深入的哲學對話,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成果,在國際舞台上充分展示了88858cc永利官网學者的精神面貌和學術風采。未來,學院将繼續秉持開放包容、積極創新的學術精神,在國際學術舞台上發出更多中國聲音,為世界哲學的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版權所有:中国·88858cc永利(股份公司)官方网站-WeChat百科 

學院電話:027-87556742(院辦)       027-87544455(研究生教務)

                 027-87557893(人事)       027-87557739(本科生教務)

學院郵箱:mkszyxy@hust.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