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動态
劉建江老師聚焦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發表系列學術成果

來源: 時間:2022-08-17 點擊量:

《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21年第2期刊發了劉建江老師的學術論文《論〈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感性概念》。《論〈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感性概念》一文探讨了馬克思對費爾巴哈的感性哲學、黑格爾的思辨理性哲學、國民經濟學、以及粗陋的共産主義和政治的共産主義的批判,闡發了馬克思對感性概念的重新理解,彰顯了馬克思哲學革命的獨特範式。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1年第12期刊發了劉建江老師的學術論文《論青年馬克思的感性概念》,該文從感性存在與對象性活動、感性意識與感性需要、感性異化與感性解放這三個方面出發,闡釋了青年馬克思對感性概念的基本規定。通過對感性概念的重新審思,青年馬克思在存在論的基礎上實現了對費爾巴哈哲學和黑格爾哲學的雙重批判,闡明了實踐範疇的理論特質和現實指向,從根本上同一切舊哲學劃開,實現了哲學思想的重要轉變。據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是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類的B類權威期刊。



《河南社會科學》2022年第3期刊發了劉建江老師(第一作者)的學術論文《馬克思感性概念的哲學革命意蘊——以〈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為中心的考察》,該文以感性概念為切入點,從哲學的視界、哲學的緻思方式、哲學的落腳點和哲學的使命四個方面出發,考察馬克思對于費爾巴哈哲學的清算和批判,揭示馬克思感性概念的哲學革命意蘊。馬克思把感性存在從被動的感受導向主動的感性,實現哲學視界的創造性轉換;把對感性問題的探讨從純粹的理論領域導向感性的現實生活領域,實現哲學緻思方式的革命性變革。通過對費爾巴哈哲學的批判,馬克思發現哲學的落腳點在于“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哲學的使命在于改變世界。




版權所有:中国·88858cc永利(股份公司)官方网站-WeChat百科 

學院電話:027-87556742(院辦)       027-87544455(研究生教務)

                 027-87557893(人事)       027-87557739(本科生教務)

學院郵箱:mkszyxy@hust.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