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确指出,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思政課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建設,責無旁貸,我院師生也積極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和相關問題的研究。
夏增民教授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第一輯發表《淺議挖掘與梳理課程思政元素的基本維度》,該文認為,在教學活動實踐中,作為課程思政重點和難點的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梳理仍存在若幹問題,影響了專業課程育人功能的發揮。從而提出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梳理,既要體現專業課程鮮明個性和獨有特色,也要對課程思政元素作一般共性意義上的細分的觀點,并進一步将劃分課程思政元素的維度歸為自基礎到高階的七個維度:健全人格、公民意識、基本國情、主流價值觀、文化素質、政治哲學和政治信念。

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第二輯,又推出我院師生兩篇論文。其中,夏增民教授和研究生晁曉影在《思政課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探索》一文中,充分肯定了為思政課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搭建平台對于推進課程思政走深走實的重要作用,探索了建立思政課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體制機制、支持思政課教師參與專業課程教學的課程設計、鼓勵思政課教師介入專業院系課程的教學過程、推動思政課教師參與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等實踐路徑,推動思政課教師更好融入課程思政建設全過程。

梁紅教授和研究生馬鑫娟在同期發表的《專業課教師的“思政焦慮”:表現、症結與化解》一文中指出,專業課教師的“思政焦慮”集中表現為在開展課程思政的過程中産生的煩躁不安、畏難恐慌、低自我效能感等情緒和狀态,其根源在于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認知上的偏差、實施課程思政方法上的偏頗及内生動力的不足。在此基礎上,文章提出了通過完善頂層設計、提供制度保障、合理為教師減壓等途徑化解思政焦慮,為教師适應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賦能,激發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内在動力,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異課同構,協同育人”的化解方法。
據悉,我院教師将繼續與各職能部門和院系合作,從課程思政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指南入手,争取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
(圖文:晁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