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首頁  -  學院新聞  -  學院新聞
"我的專業我的國"系列之七:述科研攻關曆程,立強國先鋒志向

來源: 時間:2024-05-23 點擊量:

     (通訊員:宋茹)生物制藥的同學聲情并茂地講述大國醫藥的故事,生物醫學工程的同學列出四大科技前沿走向,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的同學拍視頻對話“龍芯之母黃令儀”,生物信息學的同學采用影像資料與戲劇演繹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人工合成胰島素的科研攻關曆程……在劉傳春老師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堂上,同學們運用微電影、配音演繹、路演宣講等多種方式,講述各自專業領域的科研攻關曆程,立做強國科技先鋒志向,讓思政課堂的形式和内容活起來了。

       生物制藥的肖奕希、劉祺軒、王子希、張宇傑四位同學用數據說話,從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引入,講述了青黴素由1949年0.9克黃金購買0.12克一瓶到1958年降為幾毛錢一支,20世紀80年代侯雲徳首次克隆出α1b型幹擾素基因而使中國有了自己的幹擾素,2014年陳薇院士率隊赴非洲疫區實現中國疫苗境外臨床試驗“零”的突破,相伴一個個技術突破的是中國生物制藥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欣欣向榮發展,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上升至2021年的78.2歲,這激發同學們接下前輩手中的疫苗事業,攻克mRNA疫苗技術的科研志向。

       生物醫學工程的楊博棱、楊喆、劉博、顔久鵬和王衆等同學從生物醫學工程背景及現狀出發,根據國家政策與國家發展需求,以醫學影像技術為例介紹關鍵技術創新,提出“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應用、微納米技術、個性化醫療、神經工程與腦機接口技術”四大領域突破性發展有望為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帶來革命性變革,并從專業發展驅動和能力要求激勵未來學院的同學,立志這四大領域的研究,為我國核心技術突破貢獻力量。


楊博棱同學在彙報


       微電子的張藝申、劉明宇、陳泓曉、馬天羽、代文昊五位同學自己制作、拍攝、剪輯的視頻,用同學喜聞樂見的形式結合學習的切身感悟和實在困惑,通過扮演與年輕時“龍芯之母黃令儀”對話的方式,為在場同學帶來了一場别開生面的思政課。特别是從學生視角出發,以“我的專業到底是學什麼的?我到底喜不喜歡自己的專業?”等本科生共識性的學習問題為引入,引發了同學們的深深共鳴。視頻中通過名人扮演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行業領軍人黃令儀院士的風采,也通過前輩之口回答了同學們的疑問,收獲了在場觀看同學的一片喝彩。對話“黃令儀”院士的同學們表示,要學習黃令儀院士的科研鑽研精神和矢志不渝報國精神,突破芯片設計方法學與設計自動化等領域的卡脖子技術。


同學與“龍芯之母黃令儀”對話


       生物信息學的黃晨旭、郭睿鋒、李元皓、徐立岩、張隆基、馬永澤、梁智斌七位同學采用影像資料與戲劇演繹相結合的方式制作視頻。曆史背景部分借影像資料,娓娓道來我國人工合成蛋白質項目的前世今生。當講述到鄒承魯等前輩攻克人工合成蛋白質項目曆程時,同學們化身演員,用實驗室場景細緻刻畫了科研攻關的糾結和不易。視頻結尾,同學們更是通過當年的報道,具象化闡釋了人工合成胰島素對中國醫療和世界人類健康的重要性。通過表演,同學們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生物信息學前輩們的嘔心瀝血。感動于拓荒者前輩們的不易和堅守,表示作為生物信息學人會緻力于生物信息學的前沿研究,為祖國繁榮貢獻青春與熱情!


同學們扮演講述前輩攻克人工合成蛋白質項目曆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什麼樣的人才算時代新人?88858cc永利官网尤政校長在2022年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時鼓勵學生,“争做強國先鋒,要勇于創新,做有責任擔當的華科大人”。于華科大人而言,“與新時代同行,争做時代新人”就是要争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強國科技先鋒的時代新人。“我的專業我的國”系列展示秉持這一理念,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自我專業與國家發展的聯系,啟發學生通過專業學習,将自我發展與國家進步緊密聯系,争做強國先鋒,在科研攻關中完成自我實現和技術報國的高度統一。



版權所有:中国·88858cc永利(股份公司)官方网站-WeChat百科 

學院電話:027-87556742(院辦)       027-87544455(研究生教務)

                 027-87557893(人事)       027-87557739(本科生教務)

學院郵箱:mkszyxy@hust.edu.cn

Baidu
sogou